网页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3wen.com托木斯克理工大学logo设计含义及设计理念:新标志留下了作为托木斯克理工大学标志性特征的立方体,在中心保留了可识别的字母「T」。新标志最大的创新是通过立方体的不断变化与重组,创建不同的变体。表达大学在不断地创新发展,新技术、创新材料、模拟复杂的电力系统…科学运动永不停息。 查看全文
香港理工大学logo设计含义及设计理念:香港理工大学标志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香港理工学院的校徽设计为蓝本。校徽的圆角代表理工英文拼写的"P” 及大学英文拼写的"U”, 而校徽内的字母"T” 代表卓越科技,亦予以保留;而周边开口的设计则代表大学将与世界作更紧密的联系。 查看全文
三文品牌为大家分享教育品牌设计: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而是用一本打开的书籍作为背景轮廓,白色的图形中不仅有学校的英文缩写「SIAT」,而是还融入了学校所在地「深圳」两个汉字(图形整体是「深」字,下半部分的「IT」就可以理解成「圳」了)。 查看全文
三文品牌为大家分享教育品牌设计:新新校徽旨在增强大学的传统和创新价值,因此在设计中即保留了最为重要的印章元素,又以更现代的视觉风格进行了修改,线条清晰易读,适合当下的通讯环境使用。重新设计的校徽传承了原来校徽中代表知识和传统的绘画风格的「印章」,同时,从美学和图形语言方面全面优化,删除了一些不太重要的元素,使图形简洁直观。其次,代表智慧、勇气、策略和公正女神的 Minerva Galeata 手中的长矛重新回归,图形的外部由月桂枝与橡树枝左右环绕包裹,它们分别象征着荣耀和道德,力量与知识。蓝色被保留了下来,但是色调较之前不同。新的蓝色也被称为Engineer’s Blue,次要颜色是橙色,与蓝色互补。 查看全文
三文品牌为大家分享教育品牌设计:新校徽以该校西里尔名字的首字母「П」为基础,并用正方形的形式重构该字母,在视觉上表达了一种稳定性,同时下方的开口处就像一扇大门,打开了学生通过科学和技术的奥秘找到通往外部世界的道路。这是一个开放的图形符号,它可以根据不同的分支部门变化角度,通过不同角度的变化,缺口的位置也会朝着不同的方向出现。这也进一步体现了学校在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查看全文
三文品牌为大家分享成都理工大学商标设计:标准色:成都理工大学校标的标准色是具有沉静、科技、庄重属性的成理蓝(C95 M85 Y 40 K0)校徽的形状为圆形,由地球、恐龙、书本、地层和中英文的“成都理工大学”字样和阿拉伯数字1956等元素组成。地球:其一寓意我校是一所以地学为优势特色,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大学;其二寓意我校关注宜居地球,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体现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的理念。恐龙:恐龙形象来源于我校博物馆马门]溪龙化石标本。它是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中国恐龙,亚洲保存完整恐龙化石中的最大者,是我校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是历史的象征、文化的象征,具有社会知名度和校友认同度。该恐龙造型昂首挺拔,其寓意契合我校“不甘人后、敢为人先’的精神。书本和地层:用地层构成的书本,象征知识与智慧,其寓意是成理人孜孜不倦的求知求真,地层体现我校在地学方面的特色,蕴涵成理“穷究于理成就于工”的校训。1956:阿拉伯数字“1956"代表了我校的创建时期是1956年。中英文成都理工大学:中文采用毛泽东主席的手写体;英文采用大写的英文印刷体(Britannic Bold)。 查看全文
江西理工大学创办于1958年,原名江西冶金学院,1988年更名为南方冶金学院,2004年更名为江西理工大学。学校曾先后隶属于冶金工业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2013年成为江西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共建高校。学校是国务院批准具有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理工结合,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艺术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面向全国招生和就业并有权接收华侨及港澳台学生和留学生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是宝钢教育奖评审高校;学校具有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资格;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和钢铁工业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被誉为“有色冶金人才摇篮”。 查看全文
长春理工大学原名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创办,是新中国第一所培养光学专门人才的高等院校。经过6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现已成为一所具有鲜明光电特色和国防特色的吉林省省属重点大学,是吉林省、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长春市共建院校,享有“中国光学英才摇篮”的美誉。2012年,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院校。2017年,入选首批教育部、国家外专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2020年,入选“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建设项目A类。 查看全文
上海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学为主,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上海市属重点应用研究型大学。2018年,学校成为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单位。学校源于1906年创办的沪江大学和1907年创办的德文医工学堂。20世纪50年代初,原沪江大学和原国立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在原德文医工学堂校址)分别改建为上海机械学院(1994年更名为华东工业大学)和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1996年两校合并组建上海理工大学。1998年学校由原国家机械工业部转入上海市管理。 查看全文
昆明理工大学创建于1954年9月4日,时名“昆明工学院”,1995年更名为“昆明理工大学”,1999年原昆明理工大学与原云南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昆明理工大学。学校现有呈贡、莲华、新迎三个校区,占地3915亩,主校区为呈贡校区,位于昆明市呈贡大学城。由国防科技工业局与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是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立国家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的高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查看全文
长沙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经、文、法、哲、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以本科、研究生教育为主体,具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生推免权的多科性大学。学校是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湖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湖南省文明标兵单位、湖南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 查看全文
南洋理工大学是新加坡政府建立的顶尖大学,1991年在原南洋大学校址“云南园”上建立,它的前身是1981年成立的南洋理工学院,更早的历史可追溯到1955年由东南亚民间发动筹款运动而创办起来的南洋大学。南大设有工、理、商、文四大学院,下设12所学院,并拥有国立教育学院及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两个自主机构,为超过20,000名本科生及8,700名研究生学员提供国际一流的高品质全球教育,吸引着来自区域内及世界各地的众多精英学者。 查看全文
安徽理工大学创建于1945年,是安徽省第一所工科高校,是全国最早开展矿业人才培养的两所高校之一。1955年学校由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升格为合肥矿业学院,1958年更名为合肥工业大学,1971年与煤矿有关的学科专业等整建制迁至淮南,与淮南煤矿学校合并组建淮南煤炭学院。之后,经历了淮南矿业学院、淮南工业学院等办学时期,期间,原华东煤炭医学专科学校和淮南化学工程学校相继并入。1998年学校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2年学校更名为安徽理工大学。 查看全文
武汉理工大学(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T),简称“武理工”,位于华中地区最大城市——湖北省武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理工类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211工程”、“特色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等重点建设的中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由国家教育部、交通运输部、国家海洋局、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 查看全文
华东理工大学原名华东化工学院,1952年由交通大学(上海)、震旦大学(上海)、大同大学(上海)、东吴大学(苏州)、江南大学(无锡)等校化工系合并组建而成,是新中国第一所以化工特色闻名的高等学府。1956年被定为全国首批招收研究生的学校之一,1960年起被中共中央确定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1993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华东理工大学,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研究生院,2008年获准建设“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三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