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logo设计
含义: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标志性LOGO,以其独特的白玉兰和盾牌设计承载着医院的历史与文化,也象征着对患者的守护。如今,这一经典设计被临研通沿用,以展现我们与医院一脉相承的使命和精神。新的LOGO在保留医院原有精髓的基础上,巧妙融入了人才、宇宙和守护的元素,将它们与白玉兰的纯洁与坚韧、盾牌的保护与坚固完美融合,构成了LOGO的核心元素。既彰显了临研通的专业定位,又与医院的整体形象和谐统一,传递出复旦中山临研通对患者健康的坚定承诺和对临床研究的不懈追求、对未来发展的无限憧憬。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标志图片: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品牌介绍: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以下简称“中山医院”)始建于1937年,为纪念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而命名,是中国人创建和管理的最早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之一。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预算管理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首批综合类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单位。医院是复旦大学附属综合性教学医院,是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医院,也是上海市第一批三级甲等医院。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医院始终名列前茅,连续多年获得最高评级“A++”。医院连续多年在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市级医院院长绩效考核中,位列上海市综合类医院第一名。
中山医院以党建为引领,严格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切实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全面深化从严治党,不断强化政治引领;夯实支部建设,强化“双带头人”模式,实现党建业务“双提升”。
学科综合实力出众。医院在心脏、肝脏、肾脏、肺脏、消化道、泛血管等领域的临床能力处于国内顶尖、世界先进水平。医院以优势学科辐射带动多个高质量的特色学科群协同并进,拥有心脏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放射与治疗(介入治疗)中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泛血管介入复杂系统、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心脑血管疾病、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免疫治疗(筹)等多个高能级科创/诊疗平台,有其他省部级等研究平台近50个。医院有国家及上海市重点学科与专科70余个,院内成立了近40个以疾病为中心的多学科临床诊疗中心。
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建设。2023年12月18日,中山医院综合类国家医学中心建设项目正式开工。医院将新建上海国际医学科创中心工程、青浦新城院区一期工程,围绕生物医药领域的“卡脖子”和“临门一脚”问题开展技术攻关,铸造卫生健康领域的“国之重器”。
医疗服务优质高效。医院本部占地面积10.89万平方米,核定床位2005张,设有70余个业务机构、160余个医疗、护理亚专科,开设8类门诊,成立了80余个MDT团队,充分满足患者多层次、多样化的诊疗需求。医院锚定医疗领域的科技前沿,成功开展亚洲首例机器人辅助活体肝脏移植、世界首例聚合物瓣膜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等尖端技术。
医疗设施设备先进。医院拥有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PET-CT)、正电子发射型磁共振成像系统(PET-MR)、内窥镜手术器械控制系统(达芬奇手术机器人)、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Tomo Therapy)、直线加速器(LA)、320排640层超速螺旋CT、飞秒眼科激光手术系统、杂交手术室系统和远程医疗教学系统等先进医疗设备。
建优建强人才队伍。建院至今,共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现有省部级及以上人才项目300余人次,有博导和硕导近400人次。目前在册职6000余人,其中聘任高级职称8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