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医院logo设计
含义:
医院院徽以旭日、白鸽、绿叶为主形象,下方或右侧为医院名称和“广东省中医院”的英文大写。
广东省中医院标志图片:
广东省中医院品牌介绍:
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东分院)前身是1926年创建的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赠医处(临床教学门诊部),是我国近代史上历史最为悠久的中医医院。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医院党委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始终保持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自信、耐力和定力,朝着创新型、研究型、引领型综合性中医医院典范建设的目标不懈奋斗,入选国家医学中心。
医院现有6个院区〔大德路总院、二沙岛医院、芳村医院(广州市慈善医院)、大学城医院、珠海医院(珠海市中医院)、南沙医院(在建)〕、4个门诊部(下塘门诊部、天河门诊部、石井门诊部、琶洲医院门诊部),正在建设贵州、海南、珠海三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开放床位3209张,员工7764名,拥有32.7亿元的现代化医疗科研设备,年服务患者量连续20多年位居全国中医医院第一,连续11年蝉联全国中医医院竞争力排行榜榜首。入选全国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医院、广东省高水平医院首批重点建设单位,获批建设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应急救治中心。
现有院士1人、国医大师1人、全国名中医2人、“长江学者”2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1人、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支持计划——岐黄学者5人、青年岐黄学者3人、省级名中医38人。拥有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6个,一批具有影响力的重点专科/学科群: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重点专科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24个,广东省重点专科51个。
组建了全国首家“中医经典病房”,成为全国首批中医诊疗模式创新试点,经验和做法被国家在全国中医系统推广;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治未病中心”“中医慢病管理中心”,形成了未病、欲病、慢病三个层次的中医“治未病”服务体系;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岭南传统天灸疗法”、第五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岭南陈氏针法”备受群众追捧,医院成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岭南天灸疗法)传承基地。
不断创新智慧医院诊疗模式,打通“线上+线下”“院内+院外”中医药特色的全流程服务闭环。2011年起实行全预约挂号,2015年全国首建智慧药房药品配送到家,缩短患者候诊时间,让患者从就诊到离开医院不超过30分钟;实现患者线上一键办理出、入院自助服务,全方位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医院积极发挥行业贡献度,依托自身优势资源,先后与200多家医院建立协作医院关系,牵头组建25个专科医疗联盟,与广州市4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双向转诊”合作模式。